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在线政务专项提升”项目斩获金奖,打造政务数字化新标杆
近日,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牵头、中地数码等单位承建的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在线政务服务专项提升”项目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颁发的“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”金奖。这一奖项的获得,展现了国产化GIS平台等创新技术已在深圳市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、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构建“五横两纵”架构体系,推动政务服务深度变革
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“一网通办”和在线政务服务的建设要求,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2年初启动了这一专项提升项目。项目以“全流程网办”为核心,以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一体化为目标,构建起高效协同、体验优良的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。项目整体设计依托深圳市“数字底座”和“智能中枢”,采用“五横两纵”系统架构,实现纵向与国家、省、市、区四级系统对接,横向与各政府部门业务协同。其技术体系具备高自主、强敏捷、全兼容三大特点,真正实现了全栈国产化与信创适配。
01创新网办规则+“五表一图”标准化业务数字化方法
项目构建“1+1+N”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政策体系,形成300多项事项政务服务事项数字化规则和“五表一图”标准,将审批流程、业务规则转译为系统可执行的数字化规则,实现“书同式、文同标、度同制、用同器、数同源”的标准化审批与监管环境。
02全国产化技术链 + 信创容器化部署
构建六级国产化体系:服务器、硬件层、操作系统、中间件、开发环境、数据库均为国产化,通过国产应用管理平台实现自动化流水线部署,三维灰度发布支持秒级回滚,极大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连续性。
03国产GIS平台突破性能瓶颈,实现数据高效迁移
项目采用中地数码MapGIS IGServer 全国产GIS平台,实现地图服务、空间查询、分析核查、打印制图等核心功能的性能突破。通过“增量迁移+全量校验”,多轮割接演练与“三阶段校验”机制,完成高效数据迁移,形成可复用标准化迁移方法论。
04低代码开发与服务编排提升效能
依托表达式引擎、自动化工具链和服务编排引擎,系统实现规则修改秒级生效、全流程自动化开发,系统90%功能无需开发即可通过配置完成,开发效率提升30%,事项应用开发配置周期从1个月缩至1周。
经济效益显著,社会效益深远
项目通过数字化转型与资源整合,在降低企业成本、节约政府资金、提升行政效能及践行绿色低碳等方面产生显著经济效益。其中全流程网办极大压缩审批周期,减少企业时间与资金成本;一体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,降低政府软硬件与运维成本;优化流程、加强协同,提高政府资源集聚和经济响应能力;电子签章、在线办理实现“零纸张、零跑动”,节能降耗,实现绿色低碳办公。
社会效益也取得多项突破,政务服务实现优化,规划、土地、林业、海洋渔业等业务“一网通办”;赋能数据共享,打通信息孤岛,推动“秒报秒批”“交地即交证”等创新应用;湖北、广东等多地学习该项目的建设模式,成为全国性范本。
该项目在业务创新、技术自主、效益实现方面均表现突出,成为深圳市“一网通办”体系的重要支撑,其通过“法制—业务—信息”三结合推进审批制度改革,以标准化和信息化倒逼规范化,形成“可复制、可迭代、可推广”的建设模式,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“深圳智慧”和“深圳方案”。